感悟咀華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 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從你眼前走過,雖是驚鴻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妝,更接近於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風,就會給人留下一種純淨的感覺。 如 果濃妝艷抹的話,除了這個女孩表面上的光麗之外,就不大會產生更多有韻味的遐想了。 其實,濃妝加上艷抹,這四個字本身,已經多少帶有一些貶義。 淡比 之濃,或許由於接近天然,似春雨,潤物無聲,容易被人接受。 蘇東坡寫西湖,曾經有一句「淡妝濃抹總相宜」,但他這首詩所讚美的「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雖然蘇東坡時代的西湖,並 不是現在的這種樣子的,但真正欣賞西湖的遊客,對那些大紅大綠的、人工雕琢的、市塵雲集的、車水馬龍的濃麗景色,未必多麼感興趣。 識得西湖的人,都 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時節,在那細雨、碧水、微風、柳枝、槳聲、船影、淡霧、山嵐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才是最美的一種藝術。 水墨畫,就是深 得淡之美的一種藝術。 在中國畫中,濃得化不開的工筆重彩,毫無疑義是美。但在一張玉版宣上,寥寥數筆便經營出一個意境,當然也是美。前者,統統呈現 在你眼前,一覽無遺。後者,是一種省略的藝術,墨色有時淡得接近於無,可表面的無,並不等於現眾眼中的無、作者心中的無,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實是給你 留下的想像空間。「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没畫出來,要比畫出來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畫,多濃重強烈,每一種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現自己,而 中國的水墨畫,則以淡見長,能省一筆,決不贅語,所謂「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說,濃到好處,不易;不過,淡而韻味猶存,似乎更難。 咖啡是濃的,從色澤到給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以强烈為主調。有一種土耳其式的咖啡,煮在杯 裡,釅黑如漆,飲在口中,苦香無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飲者徹夜不眠,不覺東方之既白。 茶則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龍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種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貼,腋下似有風生的惬意,也 非筆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無法加以比較的。 但是,若我而言,寜可傾向於淡。强勁持久的興奮,總是會產生負面效應。 人生,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濃是一種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兩者,因 人而異,是不能簡單地以是或非來判斷的,我呢,覺得淡一點,於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濃烈人生哲學者,自然是積極主義了;但持恬淡生活觀者,也 不能說是消極主義。奮鬥者可敬,進取者可欽,所向披靡者可佩,熱烈擁抱生活者可親。但是,從容而不急趨,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 也未始不是又一種的積極。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不管你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於你的周圍,你就會成為坐標中的一個 點,而這個點必然有著縱向和横向的聯繫。於是,這就構成了家庭、鄰里、單位、社會中的各式各樣繁複的感情關係。 夫妻也好,兒女也好,親戚、朋友也好,鄰居、同事也好....... 你把你在這個坐標系上的點,看得濃一點,你的感情負擔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點,你也許可以灑脱些、輕鬆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條褲子的哥們,自然是够濃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淡了。不過,密如膠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 不如像水一樣地淡然相處,無昵無隙,彼此更融長久洽些。 淡之美,某種程度近乎古人所說的禪,而那些禪偈(佛經中的唱詞)中所展示的智慧,實際上是在追求這種淡之美的境界。 禪,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個淡字。 人生在世...... 「世 味 那 有 法 味 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