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3328
 周茂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老闆有錢但沒分給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10檔投信連六買超吸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基亞崩盤後生技股還能買嗎
作者: 周茂 日期: 2014.08.14  天氣:  心情:
從這次「基亞事件」中,可以為台灣生技股的投資,帶來二個啟示。

制度面的啟示:
因個案提高門檻,恐變成緊箍咒


首先是制度面,觀察美國對於新藥股的上市,主要考量的是團隊、技術及市場大小,另外也要取得主辦券商同意支持承銷,這是新藥掛牌的基本門檻。


至於有些人說,是否一定要求新藥取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臨床實驗核可,才能掛牌,這倒是不一定,例如近來許多新股掛牌上市的罕見疾病新藥研發公司,也都還沒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近來市場上有不少聲音提出,在基亞事件後,台灣應該重新檢討新藥股的上市流程,必須更加嚴格把關。但我認為,近兩年台灣對新藥的掛牌流程,從工業局推薦到櫃買中心審查,都已做得相當專業,對相關風險的提醒,也都要求公司須註明在公開說明書上。


其實,基亞只是一件個案,不要因為這次事件,讓大家對新藥產業發展失去信心,更不要因此增加各種管制方法,變成產業發展的緊箍咒,這絕對不是好事。


風險的啟示:
成效、 市場規模都可上網查證


其次,投資人自己也應該檢討,像生技股這種高門檻的產業,必須做更多、更扎實的功課,否則不該輕易投資。


像拜耳藥廠旗下與蕾莎瓦系出同門的肝癌新藥STORM,在今年三月宣布失敗,當時大家就相信基亞的PI-88會變成「唯一」治療早期肝癌的藥,但投資人只要去Google搜尋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種說法完全錯誤。


此外,這顆藥在歐美被列入「孤兒藥」,也就是病人少於二十萬人,大家只要把藥價乘上病人數目,就可以得知市場規模,顯然也沒有市場傳的那麼大。


所以,投資人只要認真找資料,做一些查證,很多事實都擺在眼前。但在市場一片熱潮下,投資人似乎完全失去風險意識,只選擇性相信某些資訊,當然套牢就難以避免了。


另外,最近市場上有人常說,新藥只要能進到三期臨床,就可以有十億美元的市值,這種說法也不太正確。新藥的價值要先看有沒有效,可以賣到哪些區域,以及市場規模,當公布成績是真的有效時,股價才應該反映,若是沒成效,當然就不應該漲。


與兩年前比起來,我覺得不管是投資人、媒體、分析師等,大家都在努力學習生技新藥的知識,陸續也可以看到些許進步,但我覺得努力空間還很大,大家都要一起進步。


尤其是投資人,不要拿自己的錢開玩笑,畢竟投資人要對自己的決策負責;而投資人越聰明,不老實的公司想要蒙混過關的機率就會越低,市場自然會朝更健康的方向邁進。

標籤:
瀏覽次數:156    人氣指數:556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老闆有錢但沒分給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10檔投信連六買超吸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