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活就要動,想減肥也不能只靠節食,運動才能有效減去體脂肪。醫師建議,運動減重關鍵在持續,維持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比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激烈運動有效。
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表示,過去醫學界主張「三三三運動」,即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要達到如此運動強度,必須採慢跑、游泳等劇烈運動,往往讓都市人望之卻步。
目前醫學界已改為推廣「五三一運動」,強調持續的運動模式,每週累積運動150分鐘、平均一天30分鐘,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以上,就能達到維持健康的效果。
劉燦宏建議,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從「低強度運動」開始,例如健走和慢跑。以55公斤的人來說,健走(時速4公里)1小時可燃燒約170大卡,雖不如慢跑(時速8.7公里)可燃燒470大卡,但都市人可能跑個15分鐘就氣喘如牛、跑不下去,隔天肌肉酸痛不已,反而效果不佳。
劉燦宏幫尋求減重諮詢的民眾,計畫低強度的運動模式,例如每天到公園健走30分鐘,不容易酸痛,且不需同伴、不需特別器材、隨時可做,容易持之以恆,自然而然就能養成習慣,達到運動減重的效果。
劉燦宏建議想嘗試健走的民眾,可以牢記「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的口訣。有些阿公、阿嬤習慣一邊走路、一邊大幅度擺手,擺久了雙手就會又紅又麻,因為血液集中在末稍血管、不流通,反而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其實只要在腰際自然擺動即可。
另外,健走時每個步伐約60至80公分、約與肩膀同寬即可,邁步後後腳跟離地,用腳尖輕輕往前推,才不會傷害到關節,避免用「木蘭小碎步」健走。
劉燦宏表示,最好的運動方式是和日常生活結合,例如利用上下班通勤時健走,以累積的方式,朝每天走1小時的目標邁進。如此運動量,即可達到加速代謝、強化肌肉組織、釋放腦內啡、降低情緒壓力等功效。
除了持續運動外,劉燦宏建議想減肥的民眾,每天熱量攝取不得低於1200大卡,否則將影響基礎代謝率,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反而會胖的更快。且各種營養素都要攝取,若只吃肉不吃飯,恐導致心血管疾病,反而傷害健康。
資料來源:20120317中央社
前篇+這一篇 心得
我覺得心肺功能訓練 其實不難
但問題是要達到這樣強度 如心跳130下/分
持續超過半小時 就比較困難
如果肌力不足 舊傷未癒 熱身或保護不夠
都容易受傷 或酸痛不適
如果跳有氧舞蹈 跑樓梯 單車加速 快跑
不到15分飆汗 但是十分劇烈
不適宜長時間做為訓練
(這些卻是我最愛 目前喜歡的活動比較不傷
只剩散步/跳舞/桌球/水中走路)
前篇的作者 甘思元教練
所提漸歇訓練 可提升運動表現
他文章中 後面那個表挺專業的
覺得有點複雜
我想如果在運動中覺得遇到瓶頸
速度和強度上 需要減輕
或檢討休息時間是不夠
再來慢慢增強
我以前使用登山車都愛重踩加速
現在這款前避震車 讓我覺得十分慢
但是能減少傷害
有氧舞蹈方面 動作太快 加太多動作
沒跳各半小時 好難停下來
現在快慢動作輪流 力道變輕 加比較柔性動作
還好聽比較動力歌曲 不然還真練不下去
其餘的改天再聊
發炎的地方 不能肌力訓練
還好有抗力球 有反作用力 壓來壓去好費力
這幾天用瑜珈滾輪 好痛= ="
大腿肌肉不容易訓練 沒辦法
我想好膝力 前陣子看馬拉松的資訊熱血一下
可惜我每種運動半小時就必須休息
不然全身發炎 我想運動就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