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的音樂
「音樂無所不在,你只要仔細聆聽就會發現了。」it's all around us,all you have to do,is listen. - 奧格斯羅許
在《把愛找回來》中,音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在製作開始之前兩年,就開始洽談音樂製作人,最後請來葛萊美獎得主馬克曼辛納,與三位音樂總監:傑夫波拉克、茱莉亞密邱斯和安娜絲塔夏布朗,譜出了一連串所謂的「奧格斯狂想曲」,串連起整個故事,結合了古典、搖滾和福音音樂。
波拉克說:「《把愛找回來》的音樂,在故事的陳述中扮演著串場的角色,所以理查才找來這麼多人合作,我們要確定各方面都連接得當。」在整個過程中,幾位音樂總監都要彼此密切合作,還要跟柯克絲汀莎莉丹和理查路易斯討論各方面的事宜。
強納森萊斯邁爾在片中演唱了三首歌曲,反映出他當下的不同心境,而且在片中都是他的角色路易所創作的,所以一定要是原創歌曲才行。邁爾說:「『Break』這首歌是在路易認識萊拉之前寫的,充滿自信和衝動,年僅十九歲的年輕人,在愛爾蘭樂團的伴奏之下,想要闖蕩美國樂壇。『This Time』是在兩人分開之後才寫的,有種縈繞不去的含蓄特質。最後一首歌曲是『Something Inside』,透露出路易在成年以後,幾經妥協而蛻變的成熟個性,他發覺自己否定命運很久,終於有勇氣繼續向前邁進。」
這三首歌都是由邁爾親自演唱的,但是錄音室裡有請專業的樂師,配樂來襯托他的歌聲,電影畫面上則是安排了演員和其他的樂手來演奏。同樣地,在路易和奧格斯不知道彼此的身分,卻在公園裡上演吉他二重奏的那場戲,配樂也是由專業樂師來操刀的。
奧格斯是個生澀的新手,都是憑本能在演奏,他的音樂自然要非比尋常才行。知名的搖滾樂手大衛克洛斯比,在這張原聲帶中獻唱,路易斯說:「他無與倫比的洞察力,從頭到尾都對音樂的可信度有極大的貢獻。」他彈奏樂器的方式,和知名吉他手麥可海吉斯的風格很像。
路易斯說:「這是父子之間的對話,只是沒有用文字,彷彿鳥兒歸巢餵食新生的雛鳥一般,叫了幾聲,雛鳥再回應,就是這樣彼此溝通的。」
在另一場戲中,奧格斯來到了哈林區,本能地被唱詩班的歌聲吸引進了教堂,尤其是其中一位年輕團員中氣十足的獨唱。觸動他的不只是音樂而已,還有她唱出來的歌詞,敘述著將損失化為美麗和歌曲,藉此跳脫內心的寂寞。
這位作曲家繼續說道:「為了串連這三個核心人物,我在片中的好幾場戲,都是用三音和弦來呈現主題,分別代表奧格斯、萊拉和路易。涵括這個主題的還有一個更大的主題,在片中反覆地出現,代表奧格斯的泛音配樂,因為這幾個音是最近似於自然脈動的聲音,這部電影是始於泛音,也以泛音來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