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復興航空空難事件,讓我回想起了去年7月,我人在馬來西亞的檳城,準備飛往新加坡時的心情。
那時,連續好幾天沒有網路用的我,終於在機場連上Wi-Fi,能滑一下Facebook。想不到,映入眼簾的盡是關於澎湖空難的新聞。對照著準備上飛機的我,其實無形中,增添了很多壓力,腦袋也開始胡思亂想。
「會不會我一搭上這班飛機,就再也回不了家?如果是這樣,我是不是應該把握機會,跟我的家人們說些什麼?我是不是還有好多事情還沒做?」當時的我,心裡正在盤算著各種最壞的可能。腦袋繼續胡思亂想著,我的腳步則跟著廣播的提醒,開始登機。
搭上飛機,我坐在窗邊的座位,往窗外望,聽著引擎加速運轉的聲音,隨著飛機的移動,準備起飛,我看著窗外的景色,一幕幕地映入眼簾。原本以為空曠無比的機場,隨著飛機的起飛、機體的上升,越覺得小得可以。
盯著窗外的景色,整晚沒睡的我,也因為疲憊而慢慢地進入夢鄉。但有個問題,從那時便在我心裡紮了根:「如果我發生了什麼事,誰會來處理?」這個問題一直放在我的內心深處,直到去年年底,有了不一樣的啟發。
緊急聯絡人,除了父母,你還會想寫誰?
好朋友貝瑟芮在自己的Facebook上問了個問題:「通常護照或者是旅遊平安險,或者一些行政資料上面的「緊急聯絡人」選項,你們會寫誰?」
「小時候只能順理成章的寫上爸媽,但現在長大了,爸媽不一定還在身邊,而且也不一定適合承受那種突如其來的緊急電話。況且,這個緊急聯絡人必須要相當瞭解你,對你很熟悉,知道你在意的點是什麼,也才能夠在你無法做決定的時候,為你做決定。要擔任緊急連絡人的心臟可是要很強的,所以朋友們,你們會填上誰呢?」貝瑟芮如此說道。
當時的我,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問得太好了。因為對我而言,緊急聯絡人寫上父母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真的要父母在我發生了什麼緊急事件的時候,第一時間到現場來處理,會不會對他們來講造成太大的壓力?可是,如果不寫他們,我的腦海中卻完全想不到我能寫誰。
仔細想想,到底這一位「緊急聯絡人」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懂你的需求跟喜好,知道你討厭什麼、抗拒什麼。
如果是情侶或是夫妻,也不見得適合,因為兩個人出雙入對,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也無法成為彼此的緊急聯絡人。
對你的家庭跟生活背景熟悉,知道怎麼在緊急時刻,聯絡你身邊的社交圈,把訊息傳遞給你想傳遞的人。
能接受你遭遇的各種慘烈、落魄、不堪的場面。
貝瑟芮如此說著:「這幾年,每次遇到要填上『緊急聯絡人』的時候,我都會寫上這位我最要好、最信任的朋友,信任到如果哪一天,無論我發生了什麼事,必須用上這支電話時,我都覺得讓他第一個知道,能夠為我處理、為我下決定。然後我也會想,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他,還有誰能當我的緊急聯絡人呢?感謝生命中還有這個人,謝謝他一直還在。」
當然,到了現在,我還是想不到我的緊急聯絡人能寫誰,問了身邊的朋友這個問題,大家的想法都不太一樣,但反而發現有趣的是:現在生活中常來往的朋友,不見得能成為心中那獨一無二的「緊急聯絡人」。會這樣想,不見得是因為不信任,反倒是因為太過信任又太過熟稔,所以更不願意讓對方承受這樣的壓力。
從現在開始,挑選你的「緊急聯絡人」
可是,我們終究會遇到必須寫下「緊急聯絡人」的情境,在那個時候,我們寫下的名字,其實也就是心裡頭最信賴,也最能了解你的那個人,而那個人,又會是誰呢?誰是你心中那位獨一無二的「緊急聯絡人」呢?
如果還想不到這位「緊急聯絡人」是誰,也許我們能夠從現在開始,仔細觀察身邊的好朋友,一起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跟彼此討論,一起思考、一起約定。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寫下「緊急聯絡人」時的心情,將會比現在踏實、肯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