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518876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 體 藝 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蕭邦夜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梵 谷
作者: 日期: 2012.01.15  天氣:  心情:











































藝 術 學 院 學 生   Serena  Malyon    將 梵 谷 的 畫 作

運  用  移  軸  攝  影    (  Tilt-shift  photography  )

使用      Photoshop      重新調整      畫面光線和重點

這樣重新數位化的      攝影效果      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也將梵谷的畫作  注入新風貌   帶來更多的   心靈的悸動



 

 麥田  1888  法國巴黎羅丹美術館





 

罌粟園  1989  德國不來梅藝術館



 

雨後  1890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



 

 群山 1889 美國紐約古金漢博物館

 


 

阿爾吊橋洗衣婦  1888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館




 

囚禁  1890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




 
綻放的栗子    1889   私人收藏 









 

星空    1888    巴黎博物館




 

星夜  1889  紐約現代藝術館




 

收穫  1888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藝術館



 





  






   





 






這首「Vincent」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     梵谷紀念館中

長年不斷的播放著     以陪伴梵谷和他     不朽的畫作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Shadows on the hills
Sketch the trees and daffodils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繁星點點的夜裡

畫出你調色盤裡的藍與灰

在夏日裡出外探訪

用你那看透靈魂深處的雙眼

山丘上的陰影

描繪出樹林與水仙花

為了捕捉微風與冬天的冷冽

繪上了雪地裡亞麻般的色彩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如今我才明白,你想說的是什麼

當你清醒時你有多麼痛苦

你努力的想得到解脫

但人們並不理會,也不知該怎麼辦

也許,他們將學會傾聽


Starry, starry night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
Swirling clouds in violet haze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Colors changing hue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繁星點點的夜裡

火紅的花朵燦爛的燃燒著

漩渦似的雲飄在紫羅蘭色的霧裡

映照在文生湛藍的眼瞳裡

色彩變化萬千

清晨的田園裡琥珀色的農作物

佈滿風霜的臉上羅列著痛苦

在藝術家憐愛的手下得到撫慰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And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side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如今我才明白,你想說的是什麼

當你清醒時你有多痛苦

你努力的想得到解脫

但人們卻不理會,也不知該怎麼做

也許,現在人們將學會傾聽

因為當初人們無法愛你

但你的愛依然真切

當燦爛的星空裡不存一絲希望

你像許多戀人一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願我能告訴你,文生

這個世界的美麗從來無法與你相比

Starry, starry night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Like the strangers that you've met
The ragged man in ragged clothes
The silver thorn of bloody rose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繁星點點的夜裡

一幅幅的肖像懸掛在空盪盪的大廳裡

無鑲框的臉倚靠在不知名的牆上

配上一雙對世事歷歷在目的雙眼

就像你曾遇見的陌生人

那些衣衫襤褸的人們

也像血紅的玫瑰上銀色的刺

斷裂並靜臥在初下的雪上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Then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我想我已明白,你想說的是什麼

當你清醒時你有多麼痛苦

你努力的想得到解脫

但人們卻不理會,現在依然如此

也許,他們永遠不……




這首歌是民謠詩人唐麥克林(Don McLean)最著名的創作之一

講的是著名的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故事

梵谷名字是Vincent 姓是Van Gogh  所以歌名就以梵谷的名字為題

1971年Don McLean讀完梵谷的傳記後  便寫下這首歌來向梵谷的致敬

歌詞的第一句:Starry, starry night

便是引用梵谷的畫作「星夜」的名稱

歌曲中許多的歌詞也都是在描述梵谷畫中的景象

這首「Vincent」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紀念館中

長年不斷的播放著   以陪伴梵谷和他不朽的畫作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蘭畫家梵谷,後期印像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備嘗。
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

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

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

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飲譽世界。


 



梵谷出生在荷蘭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是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梵谷年輕時在畫店里當店員,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教育”。

後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和熏陶。

以此,人們稱他為“後印象派”。
但比印象派畫家更徹底地學習了

東方藝術中線條的表現力,他很欣賞日本葛飾北齋的“浮世繪”。

而在西方畫家中,從精神上給他更大的影響的

則是倫勃郎、杜米埃和米萊(Millet)。


  



梵谷生性善良,同情窮人,早年為了“撫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費到一個礦區裡去當過教士,跟礦工一樣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
礦坑爆炸時,他曾冒死救出一個重傷的礦工。

他的這種過分認真的犧牲精神引起了教會的不安,終於把他撤了職。

這樣,他才又回到繪畫事業上來,受到他的表兄

以及當時荷蘭一些畫家短時間的指導,

並與巴黎新起的畫家(包括印象派畫家)建立了友誼。


 



  梵谷全部傑出的、富有獨創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六年中完成的。

他最初的作品,情調常是低沉的,可是後來,他大量的作品

即一變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

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
一位英國評論家說: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

他的畫面上不單充滿了陽光下的鮮豔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繪令人逼視的太陽本身,並且多次描繪向日葵。

為了紀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畫了一幅陽光下《盛開的桃花》,

併題寫詩句說:“只要活人還活著,死去的人總還是活著。”


 



在歷史的角度來講,梵谷的確是非常超前的畫家。

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

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

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

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

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
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

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

《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

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

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

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

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

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

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他的作品如此美麗、有深度......看似幼稚不規範如孩童描畫的線條

可見梵高有著不老的童心和不安分的創作欲,

蒼勁有力而有多變瓢潑的筆速讓人感到他內心無比瘋狂、熱烈,

好像冰山下已在畫中爆發的火種。是的,梵高的畫總是充滿靈氣的!


 



梵谷窮苦悲慘的一生,他不僅是個名副其實的窮光蛋,而且還患有精神病。

1888年,他在與好朋友高更激動爭論藝術的思想時,

第一次精神病發作,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毅然割下自己的耳朵。

1889年,他被送進聖雷米精神病院。
1890年7月27日,他有因精神病發作,

在法國茲河畔的歐韋自殺,兩天后不治身亡,

上帝是公平的,天才必須飽受磨難,幾經滄桑。

正如愛迪生和愛恩斯坦......他們都不是正常人,

他們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及正常人,是弱智的。
奇才凡高同樣也不正常。

上帝是不公平的,賦予梵谷天才的能力,

卻不讓他人生完美,哪怕是普通人的生活。

梵谷的畫是用他全身心的感受,用他的生命來畫的,

他的畫有不少顏色深沉,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悲慘生活的感受。

看著看著,想著想著,我的眼睛變成了潮濕的土地。

梵谷那麼有才華,為什麼當時社會的人們盲目得看不見先驅藝術的明燈,

為什麼梵谷的命運如此悲慘。
生前的作品幾乎無人問津,

逝後人們卻競相高價拍賣,一幅《向日葵》居然賣2250英鎊,

是那時代最昂貴的畫;後來《加歇醫生俏像》竟賣8250萬美圓天價.. ....

可惜,這一切梵高永遠不會知道。
《悲慘的自畫像》是他對現實生活的不適應,

感到寂寞、傷感。
《有烏鴉的麥田》告訴我們他帶著悲傷離去,

飛到天堂,也許那裡才是他真正的天堂呀。


 



梵谷在精神接近崩潰的時候,曾經用剃須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

他是試圖用這個舉動喚醒自己,制止內心愈演愈烈的瘋狂?

抑或,這本身就是一個瘋狂的舉動?我記得他有一幅自畫像,

描繪著用紗布包裹住耳部傷口的自己——他的眼神中沒有疼痛,只有恐懼,

彷彿能倒映出那剛剛消失的風暴的影子。

如果允許我給這幅畫另起一個標題的話,

我會把它命名為《自己的傷兵》。
在自己的戰場上,

梵谷傷害了自己,又包紮著自己。——並且還以一幅自畫像留作紀念。



 



是一念之差嗎,還是蓄謀已久?他把仇恨的鋒芒指向自身,

指向一隻無辜的耳朵——也許在那一瞬間,他與世界達成了和解,

卻加倍地憎厭自己,憎厭鏡中的那個醜陋且變形的男人。

於是,他的手勢就像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車衝出軌道,

伴隨著一陣疼痛般的快感抑或快感般的疼痛,那隻鮮血淋漓的耳朵,

成為他自己的犧牲品。
莫非在梵谷心目中,耳朵已是今生的一團贅肉——

它只能聽見世界的喧囂,卻對內心的狂潮置若罔聞?

抑或,他太害怕日夜傾聽自己的呻吟——那簡直比外界的雷鳴閃電還要刺目,

還要刻骨銘心?
否則,他的刀鋒不會隨便選擇發洩的對象——

哪怕是針對一隻微不足道的耳朵,也是有目的的。

在冰流的鐵器與滾燙的肉體的最初接觸中,

梵谷對自己以及整個世界充滿了破壞欲,

必須通過打碎點什麼才能獲得平衡。這就叫做可怕:



 



心理的瘋狂已演變為生理的反應,甚至表現為某種嗜血的傾向。

在一聲陌生的慘叫中,梵谷本人獲得了雙重身份:既是劊子手,又是受害者。

理智的天平傾斜了:他對自己的殘忍超過了對自己的體恤。


第一滴血,意味著他對自身犯下的第一樁罪行。



 



對於梵谷割掉的耳朵來說,海水的聲音也就是血液的聲音、鮮紅的聲音。

他彷彿要被世界的血、被大海的黃昏給淹沒了。



耳朵是他肩頭的落日,遭受了沉重一擊。

女作家陳染的小說中有如下一段話:“我不愛長著這隻耳朵的怪人,

我只愛這只純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燒的怪耳朵,我願做這一隻耳朵的永遠的遺孀。”

那隻墜地有聲的耳朵,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柔的彈片,

是一次無聲的戰爭的紀念品——在我們想像中,

它一直代替大師那枯萎的心臟跳動著,如同一架永不停擺的掛鐘。

在世界眼中,梵谷瘋了。但在這隻耳朵的聽覺中,世界瘋了。



 



世界把自己的癲狂最先傳染給人類的畫師——就像曾經給他的筆端注入魔力。

我們驚訝地註視著凡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顫抖的手勢:

他彷彿在代替整個人類受刑,成為痛苦的化身。


想到這裡,也就能理解梵谷作品中掙扎的線條與狂舞的色塊:

傾洩的顏料裡調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紮傷口的繃帶。


這是一位生活在傷口裡的大師,他習慣用傷口對世界發言。

這是一個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鐮刀最終收穫了自己的耳朵。



 



世界沒能挽救這個垂危的病人。梵谷放下滴血的剃須刀片——不久,

又拾起一把左輪手槍。
他似乎越來越把自己當作假想的敵人,

不斷挑選著攻擊的武器。
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毀滅性的:

在法國阿爾的一塊麥田裡,他用那隻拿慣了畫筆的手,對自己扣動了扳機。

每當欣賞著一個多世紀前梵高的遺作(哪怕是印刷品),

不知為什麼,我總能隱約聞見一股硝煙的氣息——或者說,死亡的氣息。

但是跟他的死亡相比,他的瘋狂似乎更為恐怖。

一隻被閹割的耳朵,要比一具中彈的屍體更令人觸目驚心。

梵谷死了,卻留下了一隻著名的耳朵——這最後的遺物似乎並沒有失去聽覺,

收集著後人的議論。
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

至今仍像埋設在我們生活中的聽診器,刺探著我們的良心。

梵谷死了,耳朵還活著,還擁有記憶。
為什麼不在他呻吟與崩潰的時候,

扶持他一把——世界,你聽見了嗎?你的耳朵長在何處?



 



總是忘不掉一部外國小說的書名:《更多的人死於心碎》。

那些心碎的死者,有著怎樣的特徵?
我估計他們面部籠罩著比常人更安詳的表情。

由此,就能理解凡高在受傷後的那幅自畫像裡,

為什麼保持著岩石般的平靜與呆滯——彷彿疼痛降臨在另一個人身上,

或者已遠離了他的肉體。
可以說,在他無法自控地割掉耳朵之時,

他的心已經碎了——如同墜地的瓷器。
在他審視著鏡中殘缺的自我之時,

他本人已經提前死亡。
心的死期要早於生命的死期。

心碎的人即使活著,業已是行屍走肉。
凡高在死前就已是不完整的。

他用刀鋒給自己製造了一個缺口。



 



人們如果確能真誠相愛,生命則將是永存的,這就是梵谷的願望和信念。


可是冷酷和污濁的​​現實終於使這個敏感而熱情的藝術家患了間歇性精神錯亂,

病發之時陷於狂亂,病過之後則更加痛苦。
他不願增加別人(尤其是弟弟提奧)

的負擔,於1890年7月23日自殺,幾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歲。

幾個月後,曾經把自己全部熱愛和物力獻給他的提奧也死去了。

人們說:提奧是為了梵谷而生的……梵谷的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

對後來美術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他的藝術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

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從他那裡吸取了重要的原則。

不過據說,他是史上脾氣最壞的藝術家。
 




VINCENT Van Gogh

梵谷

1853 ~ 1890





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的津德爾特,

以一年前同天出生不幸胎死腹中哥哥的名字命名為文生。

1857年/弟弟西奧出生。文生一直到死前都與這個弟弟維持緊密的兄弟情誼。

1869年/在畫廊古匹爾公司海牙分行擔任雇員,

與年輕的經理戴斯提格及其家人建立深厚友誼。

1873年/晉升至古匹爾公司倫敦分行任業務員,前途一片光明。向房東女兒

尤金妮‧羅瓦耶示愛遭拒,性格丕變,經常繃著一張臉與畫廊的顧客爭論。

1875年/調派到巴黎分行任職,公司高層希望他的態度能有所好轉。

和英國的同事哈利‧葛拉威爾建立深厚的友誼。

1876年/終因好辯性格與個人宗教狂熱遭古匹爾公司解職,隨後轉往英國,

在拉姆斯蓋特某所男校以無給職方式授課,接著轉往艾沃斯某間學校教授宗教學。

1877年/在荷蘭多德勒克的書店工作。因批評顧客選書不當,

以及對宗教狂熱到幾近瘋狂而遭解職,後轉往阿姆斯特丹研讀神學。

1878年/在神學考試中名落孫山,至比利時伯雷那琪礦區任教會工作。

1879年/因個人乖張的行為和被控煽動工人爭取權益,而遭教會解職。

1880年/開始創作素描與油畫,常在灰黑的大石頭上創作。

後轉往布魯塞爾研讀藝術課程。

1881年/回埃頓與父母同住並繼續作畫。在此期間,愛上他的嫡表姊凱,

向其示愛但遭拒,轉向另一個不知名的妓女身上尋求慰藉。

1882年/搬到海牙,與窮苦、有孕在身、嗜酒的妓女西嬿相識。

1883年/結束和西嬿的關係,遷居德倫特省。接著搬至努恩再度與父母同住。

1885年/創作著名的〈食薯者〉。和瑪嘉麗塔.貝潔曼(瑪歌)發生關係,

瑪歌後以自殺終結生命。之後,文生莫名地被指控為年輕女子絲媞恩

(〈食薯者〉左邊數來第二人的模特兒)私生子的父親。

同時間他的父親過世,文生離開努恩。

1886年/在安特衛普上藝術課程,因在藝術觀上與老師產生嚴重分歧而退學,

隨後搬到巴黎,與弟弟西奧在蒙馬特同住,繼續其藝術上的專業訓練。

與當時最大宗的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家為友,特別是與高更的往來。

在印象派的浸濡底下,文生畫作的色彩變得亮眼許多。

1888年/和高更一起搬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兩人不斷地為了藝術的手法大起爭執;

12月23日,高更在盛怒之下甩門離去,文生則以剃刀威脅他,

接著便割下自己的耳朵,並將那只耳朵帶到當地妓院,在某名妓女面前展示。

此時的文生,精神已徹底崩潰。

1889年/進入聖瑞米的聖保羅精神病院,

高更的離去帶給他的精神創傷仍隱隱作痛。

西奧告知文生自己的妻子喬有了身孕;若是個男孩,就以「文生」命名。

1890年/不顧醫生的反對,前往巴黎探訪喬和新生的姪兒。

爾後遷居奧維並獲得嘉舍醫生的悉心照料。

後因愛上醫生的女兒與嘉舍醫生有所衝突,

加上認為自己是西奧的一大重擔,7月27日傍晚,文生在奧維的麥田邊自盡。

7月30日拂曉前與世長辭,得年37歲。




割耳事件

1888年2月,梵谷赴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旅居。租賃房屋,10月高更來訪。

12月高更離去,隨後梵谷的左耳於1888年12月聖誕節左右被割去一大半。

普遍認為,梵谷由於與好友高更發生爭執,高更憤怒之下離他而去。

梵谷因情緒激動而導致精神失常,於12月23日晚揮刀割掉自己的左耳。

關於割耳事件的原委,學術界也有不同說法。

兩名德國的藝術史研究學者於2009年5月曾提出,

梵谷的左耳可能是在與高更一次爭吵中,高更揮刀誤傷而導致梵谷左耳被割掉。

兩人為了掩蓋事實真相,維持友誼,而向警方謊稱割耳事件是梵谷自己動手所為。

但此一論點爭議性頗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無任何可靠解釋。




自殺身亡

1889年4月,西奧結婚。

5月,梵谷住進聖雷米(法語:Saint-Rémy)的精神醫院。

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南部村莊瓦茲河畔歐韋,

接受保羅·嘉舍(Paul Gachet)醫生的醫治。7月27日傍晚,在散步時用手槍自殺。

死前說了一句話:「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法語)」

意思是「悲傷會永遠留存(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29日凌晨1時(一說1時30分),去世,終年37歲。

30日葬於瓦茲河畔歐韋的公墓。

1891年1月25日,一生在支持文森的弟弟西奧由於過度悲痛和精神失常而逝世,

死後葬於其兄墓旁。






整理 / 墨墨


















標籤:
瀏覽次數:1511    人氣指數:21091    累積鼓勵:97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人 體 藝 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蕭邦夜曲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2-03 12:34
她, 71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02-21 20:27]:

[:#]...

 
時間:2012-01-30 18:59
她, 59歲,台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1-18 20:56
她, 46歲,高雄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01-21 12:21]:

[:)]

 
時間:2012-01-17 13:27
她, 41歲,新北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01-17 17:36]:

其實有使命感的千古英雄..
都是帶給後世人許多的科學人文貢獻與哲理反思..
曾如妳所說的人生之價值其可貴..
取決於一生中與他人分享的愛與溫暖有多少..

當我們感動涕下的同時..
也為歷史作了最好繼往開來見證..

 
時間:2012-01-15 20:51
她, 54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01-16 18:00]:

不客氣..
喜歡就細查文理..洞悉人事物來由..這就是人生最基本的樂快泉源..

 
時間:2012-01-15 20:36
她, 57歲,台中市,家管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01-16 18:01]:

..資訊傳遞..快樂分享..

 
時間:2012-01-15 18:43
她, 43歲,高雄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01-16 18:02]:

...探索...感動...陶醉...創作...分享...

 
時間:2012-01-15 18:22
她, 99歲,Western Australia,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01-16 18:05]:

我們需要昇華快樂的感覺 因為感動 ~~

 
時間:2012-01-15 18:04
她, 59歲,台中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01-16 18:08]:

露曦的超級喜歡 ..是墨墨最大的感動..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