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有時間跟心情去看電影,「海角七號」-我的選擇。
看完的感想:國片能拍得這樣用心與有深度,真了讓我很「高興」,台灣電影彷彿回春囉。
編劇很棒,將嚴肅的恆春開發過渡、年輕人口外流問題,與逝去的中日異地戀情巧妙結合;現代的恆春場景,穿插黑白的1940’場景;台灣國語聲中,夾雜日文;老年友子與年輕友子因阿嘉角色而串連。劇中一場音樂會,將各角色串連;一場婚宴,將大家逼出原型。
說說最喜歡的橋段。
最喜歡的是婚宴後,勞馬(民雄 飾演)借酒裝瘋,拿著魯凱新娘-她的老婆的照片,跟大家「盧」的那一段,當他「盧」到小孩「大大」時,那個大大,沒有大人的敷衍、或嘗試道德勸說,只是突如其來的「親吻臉頰」,這樣的坦率與包容,勞馬頓時嚎啕大哭,情緒與壓力適時決堤。
黑白片段,都處理的很棒。尤其是最後一段基隆港送別,「台灣光復」的標語、國軍維持秩序的畫面很用心;那位日籍老師連站在甲板邊揮手都不敢,因無顏面對情人;小情人友子不安的移動雙腳,不死心的凝望,一想到雙方還要讓海水隔絕戀情,為情所困的無期徒刑,至死方休-讓人真的心痛!日籍老師的情書,寫得真好!纏綿悱惻、句句動容,頗有「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張力;惜戰亂、動盪,戀情千里之外,情人逐漸透明,戀情終變成一輩子的負擔。
原住民的文化,很自然的融入電影。琉璃珠-排灣三寶之一,在劇中催化magic power 。精緻的小米酒瓶,感覺很好喝;妙的是劇中小米酒的超級推銷員是客家人,努力、勤奮、打拼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原住民天生的音樂性與表演爆發力,在片中也再度證實。
一邊看電影的同時,其實有點擔心導演要如何處理八十歲友子接到信的反應?該不會出現「靈堂」吧?阿嘉終於還是晚了一步!還是演老太太老淚縱橫,與阿嘉抱頭痛哭灑狗血畫面?幸好,都不是,阿婆的背影,皺紋的雙方打開精緻的漆器木盒、拆信,然後全劇終!有點慶幸沒拍阿婆正面,或許這樣說很不禮貌,但前一幕小友子還在港邊尋找情人,若下一幕小友子就變成阿婆友子,這….,這對觀眾太殘忍了。
我也和所有網友一樣,喜歡茂伯的草根、直率;尤其他一直說「我國寶勒」,最有笑點。音樂無國界,安可曲中,茂伯用月琴撥彈舒伯特的「野玫瑰」,原住民加入口琴,接著爵士鼓、keyboard、阿嘉的歌聲,最後再加入日人中孝介日語歌聲加入,連我都想跟著大合唱!音樂的魔力,頓時融化女主角的心,也讓大家瘋狂,high到極致。
一句很沒有創意的話當結語吧:還沒看過的,趕快去看!